当前,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就业市场,整体上,AI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存在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。
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(记者 李唐宁)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、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,近日在北京成功举办“2024年三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会”。参会专家觉得,数字技术和人工智发展具有就业创造效应。当前,数字技术和AI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就业市场,整体上,AI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存在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。
具体而言,一是创造新兴工作机会。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闫雪凌认为,数字技术和AI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行业,催生了一系列新岗位,如数据标注师、数据科学家、提示词工程师、人工智能训练师、机器人操作员等,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二是促进新商业模式。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了共享经济、按需经济的发展,带来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和创业机会。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新经济专委会主任祝华新介绍,2023年,美团骑手高达745万(较2019年增加86.7%),滴滴司机1900万(比2021年增加600万),充分的发挥了经济发展形势不佳时的就业蓄水池功能。
三是提供更多样的就业形态。数字技术和AI发展带动了远程办公、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模式的兴起,为不同背景、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,提高了就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。
四是助力就业公平与多样性。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减少招聘过程中的偏见,通过一系列分析更全面和客观的数据,确保更多的应聘者根据技能和能力被公平对待,对就业多样性和公平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。
同时,数字技术和AI发展也会带来就业替代效应。一是自动化导致的职位消失。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大量传统的中低技术岗位,特别是在制造业、物流业和服务业,自动化的迅速普及让许多低技能、低收入工人面临失业的风险,特别是那些从事重复性劳动的员工。腾讯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敏认为,类似于“萝卜快跑”不仅仅是技术对人就业替代的问题,背后是长期以来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重置。
二是技能需求转变。王敏认为,能力鸿沟会让劳动者难以适应环境。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,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逐渐提高。缺乏技术背景或无法跟上技能要求转型的劳动者,可能失去就业机会,导致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。
三是收入不平等。闫雪凌认为,人工智能技术会进一步推动就业极化,高技能人才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行业中收入可能大幅提高,低技能劳动力由于被人工智能取代,可能面临收入下降或失业。
借助招聘大数据与详尽的微观调查数据,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春超教授就AI发展浪潮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深远影响进行定量分析。他发现,AI发展不仅极度渴求具备计算机编程、数学建模及算法设计等“硬技能”的专业人才,对拥有卓越沟通协调能力等“软技能”的人才需求也同样强劲;整体上,AI对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存在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,但从长期看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。
来自国家统计局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人民日报社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、中国人民大学、西南财经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等政府、高校、企业和媒体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言。
声明: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。任何情况下,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